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抗原检测试剂盒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n,TP) 引起的性传播感染(STI)。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梅毒的病程分为 3 个时期。
一期梅毒:主要症状是在入侵部位发生硬下疳,通常在感染后 2~4 周出现症状,少数可延迟至 90 天。当机体对其发生免疫反应时,下疳消失。腹股沟或皮损近卫淋巴结肿大。
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感染后 6~8 周(平均 2~3 个月)发展为二期梅毒,此时梅毒螺旋体通过血液播散至全身。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此时梅毒螺旋体在体内大量繁殖。
三期梅毒:感染后 2 年以上(平均 3~4 年,最长可达数十年),未经治疗的二期梅毒患者约 1/3 发展为三期梅毒。梅毒螺旋体会侵入到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损害,同时在多个器官会产生树胶肿。三期梅毒破坏性强,但传染性弱,梅毒螺旋体数量少;症状复杂,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需结合血清学检测和病理检查确诊。
☆ 隐形梅毒:隐性梅毒是梅毒感染的一个“静默”阶段,指患者感染了梅毒螺旋体,血液学检测呈阳性(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试验通常都阳性),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的阶段。 隐性梅毒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尤其早期隐性),且存在远期严重健康风险。只有通过血清学筛查才能发现和治疗这些患者,阻断传播链并预防并发症。
绝大多数梅毒螺旋体感染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的,也可以通过输入梅毒螺旋体的传染性血液制品而感染。神经梅毒可出现在梅毒的早期和晚期,如果没有及时合理的治疗,梅毒将发展为多个阶段。因此,梅毒疾病的早期检测对于控制梅毒传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试验,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类试验能够有效区分梅毒感染与其他非梅毒性疾病的抗体反应,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在临床诊断、疫情监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中,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01 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
02 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
感染梅毒之后一般都有一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即使人体已被感染,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可能尚未达到检测方法的可探测下限,或者抗体尚未产生,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阴性。
从梅毒感染到最早的病变出现这段时间一般为10-90天,平均3周。这个阶段,人体虽已感染梅毒,但做血清学检测做不出来,人体也没有症状表现。所以如果在可能感染后的窗口期内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感染。
对于有明确高危暴露史(如无保护性行为)但初次检测阴性的人,医生通常会建议在最后一次高危行为后 3个月复查血清学检测。如果出现硬下疳(一期梅毒典型症状),即使血清学检测阴性,也应取溃疡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查找梅毒螺旋体或进行核酸检测(PCR)。
梅毒发病周期较长,且各期梅毒发病之间都有无病征的潜伏期,如果在临床检测中不能按不同的时期对疑似病人对症检测,就会造成漏诊或者误诊。梅毒检测方法众多,还需结合其梅毒螺旋体感染病史,综合给出诊断结果。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